羅氏沼蝦,學名淡水長臂大蝦,又名羅氏蝦、白腳蝦、馬來西亞大蝦、萬氏對蝦,是一種大型淡水蝦,有“淡水蝦王”之稱,具有營養豐富,殼薄體肥,肉質鮮美等特點,廣受大眾的歡迎。
羅氏沼蝦原產于印度太平洋地區,原產地為泰國和緬甸,最早形成規模養殖是在1970年墨西哥,具有體型大,食性廣,生長速度快,抗病強等特點,成為廣泛養殖的蝦類之一。我國內地羅氏沼蝦養殖是在1976年從日本引進的,現已推廣到海南、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是目前工廠化養殖可選的品種之一。
羅氏沼蝦不耐低溫,養殖生長水溫為24-30℃,22℃以下生長會減緩,19℃以下會停止攝食,水溫低于18℃或高于35℃會出現大量死亡。其對水體溶解氧要求較高,最好在5mg/L以上,7mg/L以下,PH為7.0-8.5之間。
羅氏沼蝦偏愛動物性食料,在饑餓情況下,常出現同類相殘的情況,弱者、蛻皮后軟殼蝦常成為其同類的直接餌料。其生長是通過蛻皮實現的,每蛻一次皮,體重可增加20%-80%。
由于其生長溫度較高,若采用室外養殖,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適宜的養殖時間只有4至5個月,而采用室內循環水養殖,可以不受外界氣候的影響,一年四季均可養殖。室內養殖可提供恒定的水體溫度,減少羅氏沼蝦的應激反應,降低蝦類的疾病發生率,提高成活率。
人工飼養的飼料要求粗蛋白含量在37~38%左右,其中動物蛋白質含量約占20%,植物蛋白質占17~18%。剛孵出的羅氏沼蝦體長1.7~2.0毫米,經兩個月可長至3厘米左右的小蝦。放養3厘米左右的蝦種,經5個月飼養,平均體重可達30克左右。
采用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方式,養殖的密度較傳統養殖模式會大大增加,水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磷飼料殘渣和水產動物的排泄物等有機污染物、有害物數量也會隨之增多,水質很容易變差,因此室內循環水養殖羅氏沼蝦的一個重點問題就是養殖水體的凈化。
TH-RAS循環水養殖水處理系統,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生化反應系統、養殖水處理設備、紫外線殺菌消毒設備和溫度控制系統(溫度控制系統屬于用戶自建部分)。
系統采用物理、生化等方法去除水中的有害物和污染物。運行中采用多層過濾介質,使處理后水濁度≤1度,色度≤15度,且進行兩次曝氣,使水中溶氧達到6~8mg/L,水質完全達到《漁業水質標準》要求,處理水質完全能夠滿足羅氏沼蝦的生存需求。
整個系統配件少,占地面積小,節約土地成本;一體化的水產養殖水處理設備自動運行,無需專人操作管理,節省人力成本。最主要的是,相較于其他養殖水處理系統,我們摒棄了傳統養殖水處理系統中所使用的蛋白分離器、微濾機、增氧機等用電設備,可以大大節省電耗,運轉費用是傳統水處理系統的1/5~1/10,可為企業每年節省大量電費開支,達到節能的目的。
上一篇:牙鲆魚循環水養殖技術方案
下一篇:黃顙魚循環水養殖方案設計
聲明:部分文章內容、圖片、音視頻素材來源于互聯網收集整理,如侵犯了原著者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文章分享目的僅供大家學習與參考,不代表本站對其內容(觀點)正確性的完全認可!如有相關項目需求,請聯系我們并以具體溝通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