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水養殖投喂對魚類生長非常重要,會直接影響魚類的生長發育。
幼魚喂食要遵循少量多次原則,魚慢慢長大投喂逐漸固定時間和頻率,就可以上自動投餌機。
在循環水系統中,一般投料一次以20分鐘以內吃光為宜,這個時間是根據魚的攝食速度和飼料本身遇水發生變化的速度確定的。如果時間太短魚的攝食不充分,會出現有吃多有吃少的情況,飼料浸泡時間太長會軟爛發散生成氨氮影響魚類的生長,過多的飼料隨水排掉造成一定的浪費,引起飼料利用率太低,碰到攝食比較慢的魚可適當延長時間并調低流速。比如舌鰨基本是不運動的,飼料不到嘴邊不吃,甚至需要暫停進排水以提高攝食率。
每種魚在各個生長階段攝食量都不同,我們要根據魚類的攝食量,經過反復的投喂、觀察、記錄、反饋,制定一個相對固體的投喂策略。習慣上飼料商會把魚料簡單分為開口料、仔魚料和成魚料。以一批魚中最小的魚能吞下的最大粒徑作為飼料規格選擇的原則,通常廠家會根據魚的體長給你一個指導規格。
開口期和仔魚期的魚生長的很快,飼料的儲備很難精確把握,一般前后幾個階段的料都備一些,這樣就不會在魚長大一些的時候喂料跟不上了。
飼料根據加工方式一般分為顆粒料、膨化料和全熟膨化料。顆粒料是老一點的加工方式,加工步驟少,飼料密度大,顆粒較硬,沉降速度較難控制,飼料利用率較低,但成本低。
現在的熟化料采用新工藝和設備,淀粉糊化比例高,飼料沉降速度可控,魚的吸收利用率高,但加工成本較高,且營養成分流失大,只能通過后期噴涂補充流失的營養成分。
綜合來看,熟化料是飼料發展的趨勢,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飼料一定是朝著利用率高,水污染率低的方向發展。
一般在以下情況,魚類需要停食,溫度過高時、有應激或生病時、低溶氧時水質變差時、運輸前需停食一至兩天,根據胃含物多少和運輸時長甚至停食更久、倒池、分魚、采樣、清池前停食半天至一天。魚在水質穩定情況下停食一周以內都不會出現不可逆的損傷。停食可有效緩解水質惡化并減少魚類應激,從而獲得穩定的長速和產量。
關鍵是建立飼料檔案和投喂標準流程,減少人工誤操作風險,才是循環水養殖的正確姿勢。
下一篇:魚塘養魚為什么會出現缺氧情況?
聲明:部分文章內容、圖片、音視頻素材來源于互聯網收集整理,如侵犯了原著者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文章分享目的僅供大家學習與參考,不代表本站對其內容(觀點)正確性的完全認可!如有相關項目需求,請聯系我們并以具體溝通為準!